诗歌:文化自信的光芒
2019年5月14日下午四点二十,文化传媒学院迎来了本学期的第一次专家讲座,主讲人为屈金星教授。
讲座前,院长江新军对屈金星教授进行了热情洋溢地介绍,他是屈原后裔,中国诗歌春晚创始人、总策划、总导演、北京著名诗人、辞赋家、中华新辞赋运动发起人之一、北京资深媒体人。对于这些身份,屈教授说:“我最自豪的是‘屈原后裔’这个身份。”
讲座中,屈教授先给大家播放了他在2015年进行诗歌长征央视记者随行记录的视频——祭诵屈原诗歌之旅。视频中他进行了《屈原颂》一小节的朗诵:“当楚王的台榭,尘封于历史的沧桑,而屈原的精神,辐射成日月的光芒,一个上下求索的骚魂在吟唱,一个华彩四射的诗魂在发光,一个百折不挠的民魂在奋起,一个九死不悔的国魂在昂扬。”
紧接着,中国常德诗墙博物馆负责人、中国诗歌春晚签约朗诵家剪凝刚老师给我们朗诵了屈金星的诗作《我和屈原同一个DNA》:“你投江的刹那,激起中华民族永远的悲壮。你流放的岁月,铸成中国诗魂傲岸的脊梁。你让诗歌,成为中国美丽的宗教。你使美政,成为人类永恒的理想。除了你,谁用鲜血控诉肮脏?!除了你,谁用生命指明方向?!我和你同一个DNA。”无不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
屈教授谈中国诗歌的源流和发展,从雎鸠关关诉衷肠、登昆仑四望浩荡、大风起兮云飞扬、绝顶一览众山小、风流人物看今朝五个方面,梳理了中国诗歌发展的生命历程,可谓光芒四射、信心倍增。屈教授为人豪迈,他讲到“诗意从常德开始,从桃花源开始。”他还说道:“常德拥有诗歌的河流沅江,是伟大诗歌的河流,是伟大诗歌的土地,有着获得世界吉尼斯纪录的最长诗墙。”无不让身处沅江河畔、身在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的我们深感骄傲。
关于文化自信,屈教授说:“关于荷马有史诗而中国没有史诗的说法,我觉得我们国家也是有史诗的国家,而屈原投江本身就是一部伟大的史诗。”他觉得我们中国应该相信自己,同样要具有怀疑精神,不要老觉得别人的文化是最好的,各国的文化都是处于自己的大环境中的,我们不要从能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来判断一个诗人。中国诗歌“哀而不伤,疯而不狂,死而不亡,呈现出一种别样的中国审美”。他引用泰戈尔的话“汉语是最适合写诗的”来印证了我们对中国文化应该有的自信。
屈教授在讲课结尾时说:“并不是因为我是屈原的后裔,我就如此自信,而是屈原那恢宏的气魄震撼了我。我们都是屈原的后裔,他是文化的先祖,我们都是文化的传人。”
讲座结束时,由冬奥名城崇礼滑雪创始人、实战型旅游投资策划专家郭靖老师给我们朗诵了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长沙》,一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唤醒了我们的自信与追求。
院长江新军最后总结时说:今天,我们有幸聆听了屈金星教授全国巡讲的首次讲座《诗歌:文化自信的光芒》,深受启发,让我们分享了一次文化自信的精神盛宴。文化自信是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使用的一个频词,他说:“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化、更持久的力量。”经济建设能使一个民族壮大,军事建设能使一个民族强大,惟有文化建设才能使一个民族伟大。文化自信的根基,在于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的肥沃土地之中,来自祖先留给我们深厚的文化家底。别的不说,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等中国文化创造力之强大、成就之辉煌,在世界文化中独领风骚。正如屈教授所说,中国是世界第一诗国。中华民族是最诗意的民族。一条诗意的大河从远古奔流到今天;从屈原李白的脉管里奔流到我们心中。
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而诗歌最能折射出文化自信的光芒,所以文化自信从诗歌开始。愿我们文化传媒学院的全体师生,在诵读、品味中国诗词文化中不断激活自信的吞吐日月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