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无中生有”的对话 ——记文化传媒学院教师沅垚之行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了解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促成文化产业创意与常德陶土文化的结合,进一步服务乡村振兴,2021年10月29日下午,文化传媒学院教师代表在夏子科教授和邓英老师的带领下,一行8人来到了位于沅水之畔的丹沙乡丹砂村八组,参观常德市武陵区沅垚陶瓷制造有限公司,实地感受了常德陶瓷文化的魅力。公司法人胡建勇总经理介绍说,他们在乡村致力于打造“无中生有”的文化。于是就有了这一场“无中生有”的对话。
与沅江对话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南京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沅水,长江流域洞庭湖支流,至麻伊洑入常德市境,经桃源、在河洑入鼎城、市城区、至德山入洞庭湖。沅水流域是武陵山片区的水域主体,挖掘沅水流域的特色文化资源,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目前的首要任务。
与陶土对话
陶艺是泥与火的艺术,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刚到现场,陶瓷有限公司的黎总和胡总就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介绍了沅水陶土文化和沅垚发展历史。经胡总、黎总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具有7800年生命的怀化黑陶的历史内涵。
△沅垚负责人给教师讲述黑陶发展史
后胡总携一众教师参观了陶艺作品陈列室,这里陈列了许多陶艺制作工具以及陶艺作品等,内容相当丰富,使大家对“陶艺”这门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
△众人参观陶艺作品陈列室及汽窑
随后,胡总向大家详细介绍了陶艺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时的注意问题,并现场演示了揉泥等拉坯步骤,引导大家如何进行陶土捏制、拉胚、雕刻等。他鼓励大家多发挥自身想象来完成制作,希望通过切身的体验,感受常德陶土的魅力所在。体验活动中,参与成员纷纷展示出自己的作品,同事之间也进行相互的交流学习。尹佳老师为她的女儿作了一个小陶猪,文管教研室主任尚子轩捏了个小兔,说要送孩子。夏教授挽袖上阵,拉坯拉了个看不清形状的泥碗,还认真地在一个已作好的碗坯上刻上“清心”二字。
△众人参与体验陶土塑形及陶器捏制
与文创对话
优秀传统文化对文化产业的兴起具有重要且长远的经济价值。越是具有民族特色、地区特色的文化产品,越具有消费价值和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我国各地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不断涌现,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潮品”。这既拉近了文物和公众的距离,让传承千百年的文化遗产逐渐“活起来”“火起来”,也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消费升级,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常德传统文化、沅水流域陶土文化也绝非仅仅存在于过去,其诸多内容可以通过符号化过程成为符号消费商品,而如何利用沅水的优质陶土,打造陶瓷经济,助力文化创意产业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陶瓷艺术积淀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思想。此次陶艺体验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加强了校企沟通交流,也为今后的长期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虽然只是短暂的一下午,我们对沅水陶土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对陶艺操作技能有了新的提高。最后,邓英老师还就文管专业学生12月份的专业实践,与沅垚公司达成一致意见,作好了布署。此行,大家都感到收获满满,既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又共同探索了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模式。
沅垚,让丹洲陶瓷文化由“无”生“有”。助力乡村振兴,我们一起来!